2025年1月11日,金融界报道,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告,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功获得一项名为“一种道面间缝施工一体化机械”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5839185B。此项专利的取得标志着该公司在机械化施工领域再迈新步,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航空领域的道面施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上的支持。这项专利的申请日期为2022年12月,反映了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持续努力。
成立于1980年的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位于有着非常丰富历史的天津市,是一家专注于土木工程建筑的企业。根据天眼查数据,该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00000万人民币,实缴资本则为53716.587628万人民币,显示出其强大的经济基础与市场竞争力。近年来,该公司不仅热情参加招投标项目,累计达3146次,还在知识产权方面有所建树,拥有634条专利信息与1条商标信息,他的行政许可数量更是高达156个,这一些数据体现了其在行业内的重要地位。
道面间缝施工是机场跑道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施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和运营效率。传统施工方式常常耗时长、效率低且人工依赖严重。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针对这一瓶颈开展了技术创新,推出的“一体化机械”专利正是为了更好的提高道面间缝的施工效率。
该机械的核心技术涉及深度学习与自动化控制,通过对道面施工现场的数据实时监测与分析,该机械能自动完成道面缝的切割、填充、压实等工序,大幅度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结合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该机械还具备的高精准度,使得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设计标准,确保了跑道的使用安全。
使用案例方面,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已在多个大型民用航空机场的建设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重点项目的道面施工,通过该设备的使用,施工时间缩短了20%-30%。参加施工作业的工人普遍反映,机械的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让他们能够更专注于设备的维护与监控,提高了整体生产率。
展望未来,道面间缝施工一体化机械不仅仅在民航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其他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能够受益于此技术的推广。随技术的持续进步,该机械未来还有望融合更多前沿科技,如物联网(IoT)与大数据分析,通过实时抓取施工进度,数据展示与智能调度,逐步优化实施工程的方案,促进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引擎。伴随技术的不断革新,如何提升施工效率、减少相关成本、确保安全,将是众多建筑企业一同面临的挑战。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与责任感,在道面施工机械化领域再一次给出了答案。
总的来看,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新专利无疑是对行业的一次技术革新,它标志着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迈向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阶段。同时,这项专利的成功也向业界展示了通过技术创新,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性。对其他从事扎根于土木工程建设的企业来说,技术革新不仅是生存的基础,更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我们也希望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能够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贡献更大的力量。人们在关注到这项专利的同时,也应思考怎么样在科技的潮流下,引导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借助先进的机械与智能技术,创造一个更高效与安全的施工环境。